關于農歷  湯碧峰  元旦一過,中國人就在等著過年了,于是大家又都在查農歷,過年是幾月幾日。這過年是大事,國家也將過年定為最大的節日,將其定為春節,假期和國慶節同數。當然這春節是國家的稱呼,民間習慣仍稱過年。農歷十二月三十日,農歷年的最后一天,過了這一天,下一天就是新年,所以稱過年名副其實。  說來慚愧,身為中國人,卻對農歷、陽歷、節氣三者之間的關系始終搞不清,有的地方是一知半解,有的地方完全不清楚。不僅僅是我,比如我母親85歲了,總是查節氣是什么日子。前幾天她拿出黃歷,問我:“冬至是幾號?‘三九’是什么時候?”  我對她說:“怎么這點都會不知道呢?12月22號冬至,每年都是這個日子,又不會變的。冬至起頭九,一月份就一定是“二九”“三九”“四九”,還用去查黃歷?”  可她說:“冬至怎么會是陽歷?怎么會每年不變?”我說節氣不是按農歷排的,是按陽歷,有幾個節氣是永遠不變的,每年都是這一天,比如立春2月4號,清明4月5號,冬至12月22號等,難得有一天上落。我這一解釋,母親更糊涂了,節氣是為農事服務的,怎么會和陽歷有關。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 本來這事也就過去了,自己也是一知半解,這么大歲數了,沒必要去搞得那么清楚,可最近微信上一篇文章《中國的農歷是傳教士湯若望編著的》,百度了一下,居然有好幾篇文章證明確有其事,這讓我認真起來,要是這個再搞不清楚,以后孫子問起來,我也瞎說,那豈不誤人子弟。  農歷是我國傳統歷法,又有陰歷、華歷、夏歷、漢歷、中歷等名稱,但農歷并不是陰歷而是一種陰陽合歷,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,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,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。按照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登基為元年。  資料上說,中國的歷法與紀年采用陰陽干支三合歷,最早源自何時暫無從考究,據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國典籍多有記載,現時陰陽合一的歷法規則一般認為源自殷商時期。從上古到清朝末期啟用西歷(格里歷),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超過102部歷法,比如夏歷、商歷(殷歷)、周歷、西漢太初歷、隋皇極歷、唐大衍歷等。  陰陽干支,陰自然是指月亮,陽為太陽,干支指天干地支。天干即: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。地支即: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。按順序天干地支各取一字組成紀年,比如甲子年、乙丑年等。六十年后重回起點,所以六十稱為一甲子,六十歲也稱花甲之年。  怪不得總是搞不清,這農歷那么復雜。這陰陽天支三方結合,所以總是覺得相互間有關系,卻又說不清。那么這傳教士湯若望又是怎么回事呢?他和我們國家的農歷又有什么關系呢?查資料還真有關系。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 明朝末年,《大統歷》頒行已久,產生了較大的誤差,欽天監預報的日月食“往往不驗”,如何修訂出更準確的歷法成為重要問題。可當時缺乏天文人才,直到一批傳教士的出現,才給中國帶來了歐洲先進的天文知識。  傳教士利瑪竇、熊三拔、湯若望、龐迪我等與中國官員徐光啟、李之藻等結交為好友。在這些中國官員的支持下,1611年明廷讓龐迪我、熊三拔等參與修訂歷法(《崇禎新歷》)。可是明末社會動蕩,歷書尚未完成,明朝就滅亡了。  清王朝建立以后,傳教士湯若望向朝廷兩次上書修改歷法,還請求清廷派人檢驗他推測的日食是否準確。順治元年八月丙辰,大學士馮銓和欽天監的官員對當天的朔日食進行實地的觀測,結果湯若望的預測準確無誤,而使用《大統歷》、《回回歷》所推算的結果都有誤差。于是,清朝決定采用湯若望所獻的新歷,這就是《時憲歷》。  1661年順治帝因病去世,年僅6歲的康熙即位。鰲拜等輔政大臣把持了朝政,廢除了多項政策,傳教士所定新歷也卷入其中。他們試圖將湯若望和支持西方歷法的官員凌遲處死。后因孝莊皇太后干涉,得以赦免,但是湯若望在欽天監的職務被免,《時憲歷》被廢。直到康熙帝扳倒了鰲拜,才重新恢復《時憲歷》。  在傳教士向中國傳播天文學的過程中,的確將很多當時先進的天文學發現和發明帶到了中國。如果說,當時清政府使用的歷法是湯若望編著的,也不完全準確,只能說,傳教士們在我國傳統歷法基礎上進行了修訂,推出了他們的新版本。  現在國家使用的農歷是由南京紫金山天文臺負責頒布發行,習慣上稱為《紫金歷》。就編歷原則來看,延續了從明末編訂的《崇禎歷書》,清代的《時憲歷》等歷書思想,但預測手段已經變為現代天文學手段。使用節氣等,都延續了明末以來的幾部歷書。  紫金歷從中華民國十八年(1929年)一直延續至今,當時稱夏歷。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宣布沿用民國時的西方格里歷(現行公歷),采用公元紀年法,但是也恢復和保留了傳統夏歷在民間的使用,夏歷采用干支紀年,兩歷并存。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正式改夏歷名稱為農歷。  二〇一九年一月四日 +10我喜歡

一份請柬,驅散鐵蛋多年的陰霾。沂蒙山革命博物館開館儀式上,鐵蛋特別高興,作為特邀嘉賓參加剪彩儀式。一件件展出物品,多么親切,多么熟悉,其中一頂舊軍帽,象一道閃電,轟隆隆一聲,擊中鐵蛋的神經! 他清楚記得,1943年初冬,殘陽如血,沂蒙山地區的天氣尤為惡劣,隱隱約約聽到一陣陣噼里啪啦的槍聲,此時敵軍正在進行掃蕩。在隊伍行軍轉移的過程中,鐵蛋當時是十六歲的新兵,身負重傷,流血過多,昏倒在草叢中,失去知覺。 他醒來時在農民家里,油燈、斗笠、娃娃的哭聲。一位大娘在小心謹慎的為他清洗傷口,比劃著手勢在貼心的照顧他,她是聾啞人。她知道,要想傷員恢復的快,就需要吃有營養的東西,家里條件實在困難,甚至連一個雞蛋都拿不出來。她便把自己的乳汁擠出來,一滴又一滴,喂給這個受傷的小八路。當時她懷里抱著未滿月的兒子叫小石頭,面黃肌瘦。 “這是誰?”兇狠的聲音和雪亮的刺刀再次出現在院子里。他們夫妻倆稱傷員是自己的兒子,躲過敵軍的盤查。就這樣鐵蛋一直住在他們家中養傷。為了讓他盡快恢復,把最有營養的東西都留給了鐵蛋。啞娘的碗里盡是麥糠伴著野菜。對于這一切,鐵蛋都默默看在眼里,記下了這份恩情。 經過夫妻倆幾個月的精心照顧,鐵蛋漸漸恢復了。臨行前一晚,聾啞大娘為他縫補好了衣服和鞋子,還給他準備了許多干糧。鐵蛋對此表示十分感激,稱自己日后一定會回來報恩的,留下一頂紅星閃閃的軍帽作記念。歷經坎坷,鐵蛋最終還是找到了部隊,在戰場上立下不少戰功,建國后成為廳級干部。但是鐵蛋心中總是感到一股說不出的苦澀。 三十多年來,鐵蛋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當初的諾言,多次到沂蒙山區尋訪,一邊到處托人打聽,想方設法要找到自己的救命恩人。但是革命根據地歷經敵人的屠殺與鎮壓,時過境遷,還是一直沒能如愿。大爺大娘該有七八十歲了,是否還記得我?弟弟小石頭早就成年了吧?這些事就像一條小蛇,一直咬著鐵蛋的胸口,長期隱隱作痛。 在博物館大廳,鐵蛋站在紅嫂銅像前,凝目沉思,越看越驚訝:“這不就是我的聾啞大娘嗎?娘,我總算找到您啦!”這時,他看著身邊一位青年軍官在撫摸著銅像,也在低聲說著:“娘——”鐵蛋覺得他很像一個人?便試著喊了一聲:“小石頭!”   那青年軍官扭轉頭來,“請問您是哪位?”“省民政廳廳長莊愛民,小名鐵蛋!”那青年人顯得異常興奮,立即嘩啦丟掉手里的東西,轉身緊緊抱住鐵蛋,大喊:“鐵蛋哥——,是你啊!”   哥倆熱烈擁抱,熱淚盈眶。小石頭激動地說:“鐵蛋哥,娘雖是普通的農村婦女,但她有遠見,把我也送進了革命隊伍,現在我可是連長呢。如今她作為典型的紅嫂形象,銅像矗立在博物館大廳。這頂娘收藏了幾十年的舊軍帽,也捐獻給了博物館。”哥倆在銅像前立正,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! 鐵蛋感慨地說:“想不到今天在這個隆重的場合,與娘重逢,與小石頭重逢!” 小石頭補充道:“還與舊軍帽重逢!娘生前還一直念叨著你,一定讓我幫助她認識幾個字,然后她在舊軍帽里邊用紅線一針一針地繡,歪歪斜斜地繡上八個字:我兒鐵蛋,一生吉祥。” +10我喜歡

獨山玉人     作者:裴雪杰       張昌昌和李大布離婚十年又復婚了。 復婚儀式是在大酒店,按照當時流行的程序進行的,有司儀、主婚人、證婚人,有親朋好友幾十大桌。儀式過后,張昌昌接離婚后一直居住在縣城的李大布回到了上海的家。 回到自己當年全力打拼而創建的家,看著熟悉而又陌生的陳設,李大布是百味雜陳。   當年,嫁給一窮二白的張昌昌,她并沒有感到丟臉。攜金帶銀的青年在家鄉打著燈籠難尋,張莊村家家戶戶的家庭狀況一般,張昌昌家一窮二白,那是因為他家兄弟多,但他長相清秀不媚俗,在鎮上多上了幾年學,是當地屈指可數的高才生之一。唯一讓眾女孩不愿下嫁的就是他有兩個讀書的弟弟,那時的農村,兄弟多的家庭娶兒媳婦,都是托人從外地介紹過來的。 當本家的老七爺做媒把張昌昌的情況介紹給大布的父親時,也喝了一點點墨汁的他想都沒想就讓大布同意這門婚事。 本不富裕的日子,因為大布的婚禮更加拮據。婚后,張昌昌充分施展硬功夫,從針頭線腦到水果、面粉、化肥等做盡了一切可以掙錢的買賣,李大布也拼盡軟實力,學會了理發、做衣服、做塑料花等技術活,夫妻倆鼓起一股勁使他們的生活慢慢達到村里的中等水平。 大布老七爺的兒子李小偉在鎮上玉器廠工作,雕玉琢石很有一套,手下有眾學徒跟著干活。每次大布回娘家,她總帶著張昌昌去拜見老七爺,順便拉拉家常謝謝媒。 老七爺看大布他們愿吃苦,能耐勞,一幅“我要成長我要成長”的肯干上進狀,就順勢而為創造“滴答滴答下雨”的條件,介紹張昌昌做了李小偉的徒弟。就這樣張昌昌開始不用起早貪黑不用裝車卸貨,做起了李小偉私底下接到的的玉器雕琢工作。 張昌昌的文化底子這時候初露端倪。他學掛件小巧玲瓏,學人物神態逼真,學花鳥栩栩如生,從毛坯到成品比其他學徒做得快。不到一年時間,張昌昌就可以獨當一面做各種玉雕加工活了。 夫唱婦隨,這時候李大布開始做成品后的打磨拋光上蠟等錦上添花的工序。 很快他們在縣城買了房,建了作坊,張昌昌開始收徒弟傳授技藝,過上了動口不動手就可以掙錢的營生。這些學徒大都是張莊和李莊人,男青年從事雕琢,女青年從事打磨拋光上蠟,張昌昌主抓買料、設計、賣貨等外交工作,李大布協助管理工人、買米購菜等后勤工作,小工廠按部就班朝著康莊大道前進。 這時候全國玉貨生意一片紅火。張昌昌走南闖北,把他的生意戰線擴大到大江南北,來來往往于上海的次數多了,他果斷決定在上海發展。一個月之內就和大布還有眾學徒成功地將生意搬遷完畢,同時將在家的兩個兒子接到上海接受貴族教育。一切在上海有序運轉起來后,張昌昌告訴大布,你也該歇歇了。 李大布也覺得是時候享受下生活了。她開始過上鼓搗飲食、捯飭臉龐、網上時尚購、線下姐妹聊的有錢有閑的優悠歲月。            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,不和諧的音符已經悄悄將李大布的美好易了弦改了調,張昌昌和大布同村的雅雅走到了一起。 大布難堪到了極致,想死的心都有。閨蜜極力勸說:在這場婚姻內,你沒錯,憑什么用你的死為別人的錯誤買單?有人霸道,有人驕傲,時間會教育他們,再蠻橫的人也會有謙卑的一天。大布無可奈何,開始忍著氣、吞著聲裝模作樣幸福生活著。 好事不出門,壞事傳千里。很快,家鄉的老七爺知道了大布的不幸。經歷閱歷豐富的老七爺一邊咒罵自己當年瞎了眼,一邊命令大布的爸爸將大布在縣城的房子重新收拾一番,兩人一起火速到上海接回了大布。在老七爺勸說下,大布平心靜氣地和張昌昌離了婚。   張昌昌和雅雅高調地在上海過上了富足生活。大布以為他們會永遠“你耕田來我織布,我挑水來你澆園”下去的。 然而,生意上不會有常勝將軍,輸輸贏贏是常態。風光日子總過得快,滄桑歲月總很難熬。 幾年之后,張昌昌風光不再,和雅雅的甜蜜生活不再,雅雅家人摻和生意,還時不時地施加壓力,不和諧的磕磕碰碰時有發生。他開始情緒失控,晚上醒來時都尖叫,看到做玉的工具始而身上發抖,繼而虛弱無力。無奈只好用分紅的形式將生意交給他弟弟打理。 之后,上海的房子里開始呈現出一種病態氣息和離奇現象:剛做好的美味飯菜總散發出一種腐蝕氣味;擺好的餐具總是少了碟子掉了碗;樓梯上總莫名響起腳步聲;即使在夏季,張昌昌還時常感到寒冷…… 雅雅也開始幻聽幻說,她無論走到哪里總能聽到一聲聲的嘆息或哭泣,時不時地冒出莫名其妙的話:“當時不是我主動的,我也不想這個樣。”“你就別再遷怒于我了!” 養的小金魚不明原因地死去,小貓小狗也無精打采,身上時時出現和別的動物廝打后的咬痕。 弟弟打理的生意也隨著全國玉貨生意的低迷而捉襟見肘。 這一切什么時候是個頭呢?張昌昌找朋友圈里的高人指點后,他獨自回到家鄉,買來了上好的獨山玉,在家精心雕刻打磨拋光上蠟忙活了半個月,終于惟妙惟肖做出了和大布一模一樣的肖像掛件。從此,張昌昌天天戴著這肖像掛件,情緒慢慢穩定下來。 雅雅如何跨過這個檻呢?高人說她這是奪人所愛后遺癥,并開出了一招。在實施這招的過程中,雅雅悔悟到了對大布的傷害,清醒看到了自己的尷尬處境和不確定的將來。她決定及時將錯誤切換掉,趁著年輕,借著友人,很快把自己成功嫁了出去。   第二年清明節,張昌昌驅車回家上墳,因為路途遙遠,身心疲憊,高速路上遭遇車禍,他的左腿嚴重受傷,幾次手術才恢復到拄杖行走的水平。 男人可以做到冷血,女人卻難以做到絕情,張昌昌住院的日子里,孩子們在上海有工作,請假回來照顧也是時日有限,最后還不得不煩請李大布前去照顧。這時候的李大布才發現她的獨山玉人肖像掛件。“我的玉人還是我來戴吧。”從此玉人一直跟隨李大布。   夫妻同心,其利斷金。復婚后,張昌昌和李大布利用之前的技術和人脈,在上海另起爐灶,重新把生意做得風生火起。 張昌昌和李大布的生活就這么從終點又回到了起點。   彼此相愛就是幸福,如此簡單,如此難。 命運有時就是捉弄人,命運有時卻又成全人。 +10我喜歡

飼料管理科牛科長今天簽發三份報告,收三個紅包,悄悄掂過,厚實。陽光燦爛,走在街上滿面春風。難得沒有飯局,他上街選幾個菜,自駕回鄉下看望老爹。 小車沿著鄉間小路,直奔老家。“爹,我回來看您啦。”老爹正坐在門檻上抽起悶煙,愁眉苦臉,一副苦惱的樣子,輕輕吐出一口煙,嘆氣說:“嗯,來的正巧,黑驢像你的脾氣,你幫忙想想辦法吧。咱家飼養的黑驢特別貪吃,除了路邊的青草,還想吃田中的蔬菜。因多次踩壞籬笆,踐踏作物,亂吃莊稼。為這事,鄰里已經有怨氣了。” 老爹便拿著棍棒使勁地打驢,啪、啪,一棍又一棍,讓你不聽話,讓你不聽話,都扎到黑驢的屁股上。黑驢對應的回聲是“哞、哞”,一聲又一聲。 “爹,這黑驢是您從小養大的吧?” “是啊。當它還是驢寶寶的時候,我做的第一步就是給注射疫苗,讓它對一些疾病有一定的抵抗力。喂食也以糊狀為主,用玉米磨成粉,然后摻點兒水再加一點飼料進行適當喂養,保證驢寶寶有足夠的營養。喂養粗飼料是在驢寶寶兩個星期以后,然后慢慢的循序漸進給它增加,到后期適當給它喂養一些樹葉草料。在幼小的時候,一直沒有用粗的飼料。喂料很細很碎,這樣才能幫助它進行消化。” “想不到,真想不到,這畜生長大后,這樣不聽話,一直著想外跑。為此,我多次對黑驢又打又罵。可是黑驢仍是不聽話,又一次次掙脫了拴驢的繩子,跑到了附近的地里,吃了不少群眾的青菜和麥苗……” 父子坐下來才寒暄幾句,兒子的手機微信就嘟嘟聲響起,連續收到兩條信息:“牛科長,感謝您一直以來對我場的關照!晚上六點整國際大酒店888包廂,請您一定要賞臉光臨。誠信養殖場小郭。”“牛科長,我們小場全靠您的支持!晚上七點鐘海濱農家樂666包廂,不見不散。東鎮養殖場小葉。” “爹,看來晚上單位還有好多事情要加班,我得回去一趟。”牛科長臉顯得有一點紅。 “下班不是要休息的嘛,咋又有什么事情!難得回家一趟哦。” 老爹一邊清理槽子,一邊說:“喂驢食的時候,一定提前觀察有沒有剩余的食物。如果有就把它清理出來,長時間讓驢吃剩下的食物,這樣驢很容易得厭食癥。” “爹,你總說驢干什么,我要回去了。”牛科長聽著老爹的話有些別扭。老爹火了:“你就是一頭驢!” 天慢慢暗下來,牛科長正在院子門口徘徊,猶豫不決。這時,鄰居老鐵匠手拿一副鐵器。牛科長不認得是什么東西,就問:“這是什么?”爹無奈地回答說:“還不是為咱家的這不聽話的畜生特制的。孩子,你過來,仔細看看,驢屁股上一條條棍子的血紅痕跡!棍棒教育對這廝沒有一點效果,看來不強制管理不行。沒有別的辦法,我只得央請鄰居老鐵匠特地打制了一個鐵籠頭,要套住黑驢的整個嘴巴,勒得緊緊的,讓它不能張開。” “哦,哦,哦,原來如此,原來如此!”牛科長說話結巴起來,額頭冒出一絲絲細汗。他從小就在父親的惇惇教育下長大,讀小學時有一次放學肚子餓,偷拔了隊里的兩根白蘿卜,就是被父親的棍棒打在屁股上,血紅痕跡一條條,疼了好幾天。 老爹向老鐵匠招了一下手,“老伙計,來幫忙!”他們手腳利索地給黑驢套上鐵籠頭。黑驢很不服氣地在那里踢踢腿,“哞、哞”直叫。“是啊,不來鐵的制度,怎能管住這畜生的嘴!即使毛驢它的性情是比較溫順,在養殖的時候也是要小心一點,畢竟它是牲畜哦。” 老爹點上一支煙,接著說:“你從小也這么犟,不聽話。唉!自從當上了什么小小的科長,手機怎么響個不停。你有事情就去吧!別耽擱你的正事啊。你平時雖然工作忙碌,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,近來你的頭發更稀了,啤酒肚又大了……” 這時,牛科長遲緩了一會兒,慢慢地說:“今天是父親節,我什么地方都不去,陪老爹一起吃飯!爹,你兒子從城里給你帶來了幾個菜,這是好菜,干凈的……” 夜深人靜,輾轉反側,老爹的那句“你就是一頭驢”的話,像毒蛇一樣,像烙鐵一樣,和黑驢的叫聲在他胸口里折騰了一整夜。 第二天凌晨,牛科長提著皮包,躡手躡腳地溜出了小木門,擔心驚動門外的老黃狗,上了小車飛快地朝市紀委而去。 出村口,隱約還能聽到黑驢痛苦的呻吟聲……        作者簡介:謝丙其,筆名冰子 +10我喜歡


林孟修的優質好物推薦43646郭佩芸的評價心得99059張偉智的優質推薦評比
周彥君的推薦評比好物 游忠茹的優質推薦評比陳威琴的優質必買清單62116 陳雅雯的熱門嚴選陸華花的優質必買清單 郭薇靖的熱門嚴選黃建安的特別推薦 潘苡胤的推薦清單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67fqz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